浙江恒逸集团是一家专门干石油化学工业与化纤原料生产的现代大型非公有制企业,总部在杭州萧山,其前身为1974年创办的萧山县衙前公社针织厂,1994年正式组建集团公司。
恒逸集团是中国纺织工业最大的非公有制企业之一,在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名列第243位。
恒逸集团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068亿元,连续21年上榜中国企业500强(2024年度名列第65位),连续20年跻身中国非公有制企业500强榜单前50强(2024年度名列第13位)。
2001年恒逸集团开始进军合成纤维及上游原料的生产领域,在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当中率先成功涉足聚酯熔体直纺和PTA产业,目前恒逸集团参股控股PTA、聚酯化纤产能都位居全球第一。
从开始涉足聚酯及上游原料生产到成为全世界最大的PTA和聚酯生产商,营业收入从2001年的14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000亿元,恒逸集团在短短的二十多年内实现了不可思议的增长!
恒逸集团前身是70年代创办的萧山县衙前公社针织厂,1983年更名为萧山县衙前针织厂,1988年开始生产服装面料并更名为萧山色织厂。
1991年,恒逸集团创始人邱建林临危受命出任萧山色织厂厂长时,当时萧山色织厂的年出售的收益还不到1000万元,账面净资产只有60万元。
1994年10月18日,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实施后浙江省首批组建的公司集团,主体业务设计化纤纺丝、织造、印染。1995年,恒逸集团出售的收益近4亿元,利润2000万元。
1998年,面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恒逸集团决定放弃印染业务,扩大纺织和化纤产能,并探索进入聚酯领域。1999年恒逸联合浙江兴惠化纤集团开始筹建聚合物公司。
2000年,恒逸集团产值突破8亿元,实现利润近5000万元,其中化纤产值占70%、利润占86%。
2001年5月18日,浙江恒逸聚合物有限公司一期项目顺利投产,标志着恒逸集团向上游产业迈出成功、关键的一步。恒逸集团率先在国内非公有制企业中成功进入聚酯熔体直纺项目,并为推动聚酯装置国产化作出积极贡献。当年恒逸集团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实现产值14.4亿元。
2002年~2003年,恒逸集团化纤业务进入快速扩张期,聚合物公司二期、三期项目陆续投产。随着聚酯生产规模的扩大,恒逸集团产值连年翻番,2002年突破30亿元,2003年突破50亿元,首次上榜中国企业500强,名列第411位。
正是在这一段时期,恒逸集团形成了PTA、聚酯纺丝和化纤加弹丝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格局,并实现了从产业“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变。
2003年恒逸集团联合浙江荣盛集团进入聚酯上游产业,成为国内率先进入PTA产业的非公有制企业。2005年3月,宁波逸盛第一套PTA装置建成投产,随后又启动第二套PTA装置建设。历经十余年的发展,PTA成为公司最主要的产品并贡献了相当部分的营收。
PTA上游产品是对二甲苯(PX),但这个衡量一个国家化工化学水平的重要产品,在中国大规模落地却是困难重重。为规避投资风险,恒逸选择远赴文莱投资建设石油炼化项目,力争实现PTA原料对二甲苯(PX)的自产化。
2016年恒逸文莱 PMB一期 800万吨炼化项目真正开始建设,恒逸文莱PMB石油化学工业项目是首个全方面执行中国标准的海外大型石化项目,是恒逸实现产能国际化布局、实践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首个民营炼化项目,得到中文两国政府的一致高度支持。
恒逸文莱一期项目于2019年建成投产,文莱项目二期(1400万吨)目前正在开展围堤吹填施工等工作。文莱项目二期建成后将有利于公司逐步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稳定原料供应、优化产品结构,持续增强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恒逸的历史沿革清晰的标明了公司的发展路径:先人一步向上游开拓,把命运牢牢的握在自己手上。
恒逸集团的化纤业务主要由其控股的上市公司恒逸石化经营,目前恒逸石化的主体业务最重要的包含三大板块:
恒逸是我国民营炼化企业中独树一帜的海外炼厂运营者,公司成功打造了非公有制企业中单个 投资额最大的海外项目——恒逸文莱 PMB一期 800万吨炼化项目。
未来,随公司文莱项目二期(1400万吨)建成投产,公司的炼化产能将进一步扩大。
恒逸文莱项目一期引进当时全球最大的单体单系列芳烃装置和全球第六套灵活焦化工艺装置,装置的单位产品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较低,且更加清洁与环保,具有非常明显的后发优势。
文莱项目二期建成后,在石化行业整体转型升级趋势下,炼化一体化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此外,由于东南亚各国未来新增炼化产能投放有限,且东南亚本身存在成品油缺口,预计未 来供需将持续偏紧,文莱炼化项目有望大幅受益。
恒逸石化是中国PTA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从北到南沿海岸线战略布局辽宁大连、浙江宁波和海南洋浦三地,拥有四大PTA基地,参控股 PTA产能共计约 2150万吨。
恒逸石化也是国内聚酯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公司参控股聚合产能共计1111.5万吨,其中聚酯瓶片(含 RPET)产能360万吨;聚酯纤维产能包括聚酯长丝633.5万吨、短纤118万吨。
根据CCF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聚酯的大部分产能集中在亚太地区,而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截至 2023 年底全国聚酯总产能7984万吨,其中涤纶长丝产能5168万吨,涤纶短纤产能 943万吨,聚酯瓶片产能1661万吨。
公司参控股聚合产能共计1111.5 万吨,其中聚酯瓶片(含RPET)产能 360万吨;聚酯纤维产能包括聚酯长丝 633.5 万吨、短纤 118 万吨。恒逸石化的聚酯产能占全国聚酯总产能的13.9%。
近年来,公司不断的提高差别化纤维品种比重, 集中推广差异化长丝产品,同时加快推广绿色环保新产品“逸泰康”,持续引领化纤行业的 技术进步。
根据恒逸石化2023年的年报,公司炼化设计产能 800万吨,PTA 参控股产能 2150 万吨,参控股聚合产能 1111.5 万吨,己内酰胺参股产能 40万吨。
恒逸石化深耕石化化纤领域多年,积淀深厚。公司持续坚持聚焦“一滴油、两根丝”主业,目前已形成高度融合、深度协同的一体化产业集群,拥有炼化、PTA、聚酯纤维三大核心业务,并按照“总部+科研+基地”三位一体的模式,积极打造 1 个平台、2 个中心、6 大基地,构筑“背靠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面向南海”的市场格局。
在恒逸刚刚进军聚酯产业(合成纤维)的2000年,中国化纤产量才仅有694万吨,其中合成纤维产量630万吨。
但是仅仅过了10年到2010年,中国的化纤产量达到3090万吨,其中合成纤维产量达到2852万吨。
2000年到2010年是中国化纤产业大发展的时期,中国化纤产量在这10年中增加了2396万吨。恒逸正是在这一段时期实现了大发展,也是中国化纤产业大发展的一部分。
恒逸为什么能够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内就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大的PTA和聚酯生产企业,连续上榜财富500强?
中国纺织工业出口在2001年加入WTO后连续保持了多年的快速地增长,纺织工业对上游原料的需求按比例增加,因此带来了对化纤(主要是合成纤维)的需求。
恒逸石化从1999年开始进军聚酯行业(合成纤维),因此正好赶上了聚酯纤维需求迅速增加的好时机。
中国从50年代开始研发化纤生产技术,70年代通过技术引进开始大规模发展合成纤维的生产,但是在2000年前聚酯装置基本都是引进的。
中石化仪征化纤通过对引进设备的增容改造开始逐步掌握聚酯生产技术,并在2000年研发了首套年产10万吨的聚酯国产化设备。
聚酯技术和装备的国产化明显降低了国内企业建设聚酯产能的成本,而恒逸石化恰好是在这一段时期才开始步入聚酯行业的。
恒逸在中国化纤产业大发展中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中国化纤产业技术的进步也做出了贡献。恒逸参与的《年产20万吨聚酯四釜流程工艺和装备研发暨国产化聚酯装置系列化》项目获得了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万吨聚酯项目由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牵头负责,科研、设计、制造、生产单位联合攻关,基础研究、工程开发、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实现集成创新成果的转化及推广。
国产化聚酯装置具有大容量、系列化、直接纺、低投入、低成本的突出优势。国产化四釜流程聚酯技术的原料单耗及产品质量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综合能耗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聚酯装置单线产能比“小聚酯”高出约10倍,产品质量及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产品投资约为当初引进装置的1/10,与目前引进装置相比,投资所需成本低约30%,国产化聚酯装置操作弹性、建设周期、售后服务等明显优于引进装置。万吨聚酯产品投资由八十年代的1.0~1.5亿元下降至1,000—1,500万元;
2000年后化纤产业中恒逸的发展并不是唯一的,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以恒逸、恒力、荣盛、桐昆等为代表的民营化纤生产企业的产能都实现了快速扩张,帮助中国化纤产量达到了全球第一。
实际上由于中国化纤产能在全球的占比超过80%,恒逸等一家公司的聚酯产能就超过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的产能。
同样是纺织工业的非公有制企业,旧中国的申新纺织印染公司和改革开放后的恒逸集团,他们的发展历史有何区别?
在旧中国,申新用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成为中国最大的棉纺织企业,纺纱锭数占全国纺纱锭的十分之一;
恒逸集团从1999年进军聚酯行业,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成为中国最大的聚酯生产企业之一。
在旧中国,申新的发展是不稳定的,在资金借贷、原料供应、市场环境各方面的因素都不利企业的稳定发展,日本侵华战争更是直接中断了申新的发展,企业大量资产毁于战火。
恒逸在改革开放后发展壮大,充分享受了本国技术自主的红利和市场红利,用了不到二十年时间成为中国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聚酯生产企业。在恒逸的发展过程中只需要应对市场环境的波动,资金、技术设备、秩序、国防安全的外部条件统统都不是问题。
国家是公司发展最重要的外部条件,中国现在稳定的秩序和完善的自主产业链可以让很多企业都发展成为全世界领先企业。
国家主席曾对中国纺织工业的奠基人、中国纺织工业部部长钱之光说:“不把化纤产能搞到100万吨,不让你去见马克思”。可见在2000年以前,由于技术和资金方面的原因,中国发展化纤工业的难度。
但是2000年以后,这些困难都被解决了,中国化纤产量的增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中国的化纤产量只有28万吨,从1978年到2000年增加了666万吨;2000年中国的化纤产量增长迅速,到2005年中国的化纤产量达到1665万吨,2010年达到3090万吨,2020年进一步增长至6025万吨。
化纤产量的显著增长解决了纺织工业的原料问题,这也是中国纺织工业能够独步全球的重要原因。
明星造型师被爆网购衣服表演后退货,表演服退货退款闹剧,平台该怎么样监管?
上一条: 商海传奇:从几台袜机到石化巨擘的逆袭之路
下一篇:
版权所有 © 2001-2018 kai云体育app官方凯云入口-开云官网苹果登录 | 苏ICP备18035078号